跳到主要內容

[工具] 疫情期間還有什麼更好的社交方式?

跟可樂娜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已經過了一年多了,在經歷了封城、解封、再封城、漸進式解封。德國在每天感染人數從上萬人降到四千人的這個時候,進入平穩階段,似乎要開始解封,在戶外飲食也要開始開放;進入商店從最一開始的完全禁止,店家關閉,到後來要求 24 小時內的陰性證明,將會變成只需要登記名字聯絡方式的實聯制。去年,大家都還熱切期待一旦夏天就會一切光明(連實驗室的大佬們都深信不疑)(開始懷疑起眾人的科學教育?),到目前承認病毒就是不會消失。截至兩天前,至少完成一劑疫苗接種率總算達到 43.2% 而完整接種率也還只有 17.1%,終於要在下週取消接種順序,開放全民註冊接種。

在家工作、分艙分流、禁止聚會,都是為了減少社區感染的措施,不過真的是大家都被悶出病來了。

在這時候參加了一至兩年一度的女性職涯分享會 (Women's Career and Network Symposium),總算是有了一點與其他人群接觸的感覺了 (遙想可樂娜尚未出現之前,還曾經一年參加七八個研討會的光景)明明還是有一堆線上開會、線上研討會、線上社交,卻仍一直沒有跟人群接觸的感覺。這次的分享會卻讓人精神振奮!

這次的分享會與往常一樣,有邀請 Keynote speaker、有圓桌討論會、有各場演講不論是在學術上或是業界的女性科學家。其中的演講分享可以往這邊去看看,強大的神經科學家與鋼琴家雙棲的 坐在神經科學與音樂的角落,看世界。

想分享的其實跟主要的分享會無關,但非常喜歡這次主辦群的用心創造的 gathertown 空間!以及同步策劃的 Visualizaion Workshop。

首先呢,Gather town 是一個介面跟線上遊戲一樣的平台,你可以在裡面開多人會議、單獨會議、張貼海報、設立文字區共享筆記。因為網路上有不少影片詳細介紹功用,所以我就不贅述。而且介面很簡單,基本上你會玩小朋友下樓梯就會使用了!

跟遊戲的畫面真的一樣,人物移動到與其他玩家相近的位置或是在特定的區塊(例如同一塊地毯)就可以與附近的玩家視訊通話,或是傳多人訊息。

那這個很像遊戲的軟體到底怎麼幫助研討會舉辦呢?

  • 在實體研討會你一定會走來走去,跟周圍的人聊天,這個介面可以做到一樣的事。萬一有你不敢單獨聊天的對象(比方說業界大佬)當你跟那位玩家的距離不夠近、或是不在同一個區塊,就無法連結,既不會顯示視訊也不會收到音訊,當然你也可以主動的開關你的視訊跟音訊。
  • 如果你是會議主持人需要「大會報告📢」也可以直接開啟,你的聲音會傳給空間內的所有玩家。
  • 實體學術研討會上通常還有一個行程是張貼海報,用來報告學術內容,基本上改為線上之後這個很難做到,大部分直接作為小型演講,但演講時間終究是比一般的海報時間長,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兩三天排完所有參加者的演講,所以還有個地方可以張貼跟報海報會是一個很好的平台。
  • 在實體研討會,多半也有可以跟講者三兩成群的聊天時間,這時候只要到單獨的小桌子,就可以不被周圍干擾的討論了。
  • 就如同各種視訊軟體,你可以拍手👏、舉手🙌、按讚👍之類的,也可以分享螢幕。
在分割的小房間可以放上海報(jpg 格式)就可以跟在同一間房間的玩家分享

透過不同的空間設置,也可以放入大講堂。在不同的大講堂內可以招開平行的多人分享會,當然也可以張貼佈告,放上會議流程



這個平台還有個可愛的設計,當你退出會議室(直接關掉應用程式或回到主頁)在頁面裡你的角色代表其實是慢慢走出會議室,不會有種線上會議直接關掉的不禮貌感覺(常常想很久到底要什麼時候打斷說出:不好意思我要先離開)。

不過,目前呢,這個軟體雖然有出線上、桌機版,線上版算是陽春版本,很可能不支援視訊或音訊、以及無法用表情符號回應等等的侷限,如果僅僅是加入聆聽還是可以的。

在疫情經歷第一波大爆發、第二波到現在已經無法數到底有幾波,也因為施打疫苗漸漸有在穩定的地方,卻好像又有陸續群聚的不安現象。看到台灣疫情升溫,也非常需要減少外出、在家工作的時間,希望大家都有新的生活模式,在減少實體接觸卻又可以好好滿足社交需求,一起抗疫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工具] 專屬於整理控的筆記軟體:Notion

自從開始使用電子圖書館與電子書平台之後,閱讀量大增,腦容量自然是不足以存放大量的書本心得跟新資訊 🤯🤯🤯,這些心得跟資訊也想在閱讀過程就記錄下來,以方便之後查找。另一方面,因為用了好幾個閱讀平台,雖然可以在電子書平台畫重點,閱讀筆記跟註記卻不能同步。也想要有個整合性的地方把閱讀過的書跟心得都存在一起。因此,陸續開始研究要用什麼軟體整理筆記。 筆記軟體最常被推薦的是 Goodnotes 跟 Notability,自然還有 Evernote,甚至是 Microsoft 的 OneNote。也想過嘗試用 Word 建立筆記資料,一本書為一個檔案,不過這樣都無法達到同時看到所有書籍的大致資料的目的,比方說書名、作者、類型。也想過用日記紀錄看過的書及心得,畢竟電子化的日記軟體也很多元,查找也只需要關鍵字,BUT,我是一個看書非常看心情的人,常常一本看兩三行覺得不對就會換書,可能一天翻看三四本但每本都只看一小篇章。而且電子書的方便性讓換書更方便但選擇更多也更常在書之間跳著看。 而另一個需求是想要在各個介面 (手機、電腦) 之間都可以開啟與編輯書單與心得,因此希望這個筆記是儲存在雲端,可以在裝置間分享或直接登入使用。 在搜尋嘗試以及跟朋友討論過程,朋友推薦一款筆記軟體叫做 Notion。 先說結論,這是一款適合 整理控 的軟體。 比方說你想要記錄各個去過的咖啡廳,裡面的咖啡種類、咖啡風味、內部氛圍、是否有 wifi、是否有插頭,就很適合用這個整理,也可以簡單的查找資料。 其中也可以將資料分層,個別呈現: 又或是要特別將咖啡豆的風味或資料特別獨立出來,也可以這樣呈現: 以下心得結合我與朋友的經驗,以及我們討論出來的特色。 這個軟體的特色是可以把事情細節化。 在使用的時候必須先建立資料庫,資料庫要建立的夠多夠完善,才能發揮出這個軟體的好用之處。 以下是我的書單格式: 他能夠藉由 sort 或是 filter 將資料庫的資料拆解成小部分呈現出來。是個同時具備筆記或文章的存在,結合 Excel 跟部落格 (自定義的 filter),也非常適合用來重新整理已經有的 idea、書或想法,不像 Evernote 僅僅只是建立文章。利用 filter 可以快速歸納出各筆資料的相同處。 在拆解過程,非常能夠個人化,

[工具] Kobo 與 Tolino 可以互通有無嗎

自從可樂娜疫情開始,大部分閒暇時間都待在家裡,前幾篇有提到開始使用了電子閱讀平台,包含圖書館資源以及購書平台。知道有電子書閱讀器也已經好幾年,總還是喜歡手拿著書的實感,所以即便知道但也沒有深入研究。只是陸續收了幾本學長姊的二手書,也從家裡扛了幾本繁中書籍。今年重新開始養成讀書習慣之後,逐漸使用電子書來閱讀,但常覺得用平板或電腦看書,眼睛特別容易疲累,也就打算來好好認真研究並購買一台適合自己的閱讀器。 電子閱讀器不外乎就是幾大家: Amazon 的 Kindle,速度號稱是所有閱讀器中最快的 Kobo,中文書與外文書的數量皆不少 Readmoo 的 mooink,中文書為主的平台 Tolino,德語區容易取得 Remarkable,可以做為手寫紙用途,看 pdf 方便 Sony (未曾研究所以不列) 網路上有許多分析跟比較,在此就不贅述。不過分享一個非常實用的 網頁 👈👈,可以供大家參考,幫助選擇閱讀器更有依據。 有些網路上查了很久但都查不到什麼比較的資訊,反正都查好了,想說順便分享並記錄。本身評估完所有需求包含: 想拿來讀中文書,畢竟不在台灣,實體書運費昂貴,對我來說是閒暇閱讀也沒必要。 手寫功能不強求,反而希望不要太大,方便攜帶。 基本上有讀中文書的需求就已經排除 Kindle,Kobo 和 mooink 在選。不過取得台灣品牌的 mooink 不容易。因此就把希望放在 Kobo 上。 不過,在尋找適合的閱讀器的當下,在書局摸到了 Tolino 的實體機,覺得滿不錯的,還進一步查詢到 Kobo 把 Tolino 買下來的新聞。 於是想著,如果 kobo 收購 Tolino,並且把他的閱讀器直接拿來作為 Tolino 販售,那是否 Tolino 就等於 Kobo 的機器呢? 畢竟,當你上網查詢 kobo libra 他的型號資訊跟 Tolino Vision 5 幾乎是一模一樣。不用等到回台就可以購買並使用閱讀器,是多好的夢。 因此就開始努力查詢是否能夠通用,以及平台的轉換,跟收購之後的改變。 簡單列出兩個機型重要的資訊 首先 Tolino Vision 5, 7 吋螢幕  300 ppi, 解析度 1.264 × 1.680 Pixel 重量 195 g Akku 鋰電池 1.200 mAh 充電方式 Micro-USB 記憶體容量 8 GB 閱讀格式

[遊玩] 我要成為北海小英雄✊

因為朋友一聲吆喝開啟了這次的北海小英雄之旅 🙋🙋🙋 北海經典畫面 旅程駐點落在 Cuxhaven (庫克斯港) ,起初在決定地點的時候詢問了出身於北德的朋友,得到許多好建議,而北邊德國的景點也真的多如牛毛,不過考量到交通跟住宿的方便性,於是選擇了易北河的入海口。 Cuxhaven 的車站周圍很空曠且有一個很大的商場,而且商場內的超市居然有自助結帳機台,還要刷條碼才可以出超市,整個很新潮 行前幾天居住的城市出現體感 33 度的高溫,完全等不及去北邊避暑,即便是有電風扇也覺得彷彿在熱湯裡熬。 畢竟多數的校舍、教室、研究室並不具備冷氣這個不在他們長年理解中的設備,甚至根據朋友敘述新蓋的建築都仍然有沒規劃冷氣的狀況,還坐東朝西,簡直吸光板 🔥🔥🔥! 回到主題>>> Cuxhaven 是個在德國北部的小鎮,轉了三次車搖搖晃晃四個小時,一大早出發但下午將近三點才抵達火車站 (不過好在火車都還算正常範圍內的準時),沿路會合 撿起 同行的朋友們,經過舟車勞頓,抵達住宿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海邊看看! 海島的孩子就是需要海啊!!!!!! 居住在遠離海邊的城市,三不五時讓人特別想看海。 住宿的地點就在海邊! 非常適合家人或三五好友去過長周末的地方 在 Cuxhaven 旅遊需要付一筆叫做 Kurbeitrag 的旅遊稅,以天計算,每天大概 3 歐左右,在以旅遊觀光為主要收入的歐洲城市來說算是很合理的 (依照淡旺季不同, 1.8-2.8 之間)。  交通部分,公車有週末團體票,一行五人其實可以省不少交通費。Cuxhaven 其實旅遊人數並不少,雖然在亞洲人的旅遊書籍裡鮮少有介紹,這個城市的旅遊規劃也是做得十分完整,畢竟在海邊,海上活動也是很多元,也有潮間帶的觀光旅遊團,在 官網 上都可以查得到,自然是德文資訊 (遊客以老人家居多,整個城市氛圍非常悠閒緩慢 (感覺移動太快或太大聲都會驚嚇到旁邊的老人家們))。 地圖來自 官網 在海邊,晚餐當然要吃海產料理,直接在住宿處附近找一家看起來不錯的店 (在 google map 上評價也還不錯 (非常重要的指標)),開店時間是 17:30 於是我們就在這之前四處晃晃但晃一個太遠太晚,整個晃進自然保留區 (Cuxhave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