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可樂娜疫情開始,大部分閒暇時間都待在家裡,前幾篇有提到開始使用了電子閱讀平台,包含圖書館資源以及購書平台。知道有電子書閱讀器也已經好幾年,總還是喜歡手拿著書的實感,所以即便知道但也沒有深入研究。只是陸續收了幾本學長姊的二手書,也從家裡扛了幾本繁中書籍。今年重新開始養成讀書習慣之後,逐漸使用電子書來閱讀,但常覺得用平板或電腦看書,眼睛特別容易疲累,也就打算來好好認真研究並購買一台適合自己的閱讀器。
電子閱讀器不外乎就是幾大家:
Amazon 的 Kindle,速度號稱是所有閱讀器中最快的
Kobo,中文書與外文書的數量皆不少
Readmoo 的 mooink,中文書為主的平台
Tolino,德語區容易取得
Remarkable,可以做為手寫紙用途,看 pdf 方便
Sony (未曾研究所以不列)
網路上有許多分析跟比較,在此就不贅述。不過分享一個非常實用的網頁👈👈,可以供大家參考,幫助選擇閱讀器更有依據。
有些網路上查了很久但都查不到什麼比較的資訊,反正都查好了,想說順便分享並記錄。本身評估完所有需求包含:
想拿來讀中文書,畢竟不在台灣,實體書運費昂貴,對我來說是閒暇閱讀也沒必要。
手寫功能不強求,反而希望不要太大,方便攜帶。
基本上有讀中文書的需求就已經排除 Kindle,Kobo 和 mooink 在選。不過取得台灣品牌的 mooink 不容易。因此就把希望放在 Kobo 上。
不過,在尋找適合的閱讀器的當下,在書局摸到了 Tolino 的實體機,覺得滿不錯的,還進一步查詢到 Kobo 把 Tolino 買下來的新聞。於是想著,如果 kobo 收購 Tolino,並且把他的閱讀器直接拿來作為 Tolino 販售,那是否 Tolino 就等於 Kobo 的機器呢? 畢竟,當你上網查詢 kobo libra 他的型號資訊跟 Tolino Vision 5 幾乎是一模一樣。不用等到回台就可以購買並使用閱讀器,是多好的夢。
因此就開始努力查詢是否能夠通用,以及平台的轉換,跟收購之後的改變。
簡單列出兩個機型重要的資訊
首先 Tolino Vision 5,
7 吋螢幕 300 ppi, 解析度 1.264 × 1.680 Pixel
重量 195 g
Akku 鋰電池 1.200 mAh
充電方式 Micro-USB
記憶體容量 8 GB
閱讀格式 EPUB, PDF, TXT
有 Tolino cloud 25 GB
防水 IPX8
再來是 Kobo Libra,
7 吋螢幕 300 ppi, 解析度 1.264 × 1.680 Pixel
重量 192 g
Akku 鋰電池 1.200 mAh
充電方式 Micro-USB
記憶體容量 8 GB
閱讀格式 14 種格式支援 (EPUB, EPUB3, PDF, MOBI, JPEG, GIF, PNG, BMP, TIFF, TXT, HTML, RTF, CBZ, CBR)
防水 IPX8
好的,所以看完規格之後,有更了解他們的差異了嗎 (我是在購買使用前,完全沒有搞懂 😂)。不過有非常重大的不同,以至於我最後還是在台灣買了 Kobo 雖然因為疫情,整整八個月之後才拿到我的閱讀器又是另一個哀傷的故事😢。 所以他們最大也是最關鍵的差別在於,kobo 的書城中購買書之後,可以直接上閱讀器上看到書本內容,並直接開始看書。而 Tolino 更像是一個專門攜帶書本的載體 (那個 Tolino cloud 就是讓你把書上傳,好在閱讀器上閱讀),並不侷限你買書的平台,不過麻煩的便是,你必須要在各大小電子書購買平台 (比方說某 ***lia 或是 Hugen***,甚至你在名為同公司的 Kobo 買書,依然是要下載到閱讀器才能使用。這也是我說他更像一個載體的原因。. 官網有寫。因此基本上,兩者在規格上一樣,但功能操作並不相同,所以想要拿 Tolino 來代替 Kobo 的朋友們得失望了。 寫到這裡,就順便簡短提一下,個人用了 Kobo Libra 閱讀器將近半年的心得。 😇 優點部分:
👺 缺點部分:
希望這些缺點儘早改進,大家都能更享受閱讀的樂趣 (不必為了更好的體驗要研究 Code 😒 😒 😒)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