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使用電子圖書館與電子書平台之後,閱讀量大增,腦容量自然是不足以存放大量的書本心得跟新資訊 🤯🤯🤯,這些心得跟資訊也想在閱讀過程就記錄下來,以方便之後查找。另一方面,因為用了好幾個閱讀平台,雖然可以在電子書平台畫重點,閱讀筆記跟註記卻不能同步。也想要有個整合性的地方把閱讀過的書跟心得都存在一起。因此,陸續開始研究要用什麼軟體整理筆記。
筆記軟體最常被推薦的是 Goodnotes 跟 Notability,自然還有 Evernote,甚至是 Microsoft 的 OneNote。也想過嘗試用 Word 建立筆記資料,一本書為一個檔案,不過這樣都無法達到同時看到所有書籍的大致資料的目的,比方說書名、作者、類型。也想過用日記紀錄看過的書及心得,畢竟電子化的日記軟體也很多元,查找也只需要關鍵字,BUT,我是一個看書非常看心情的人,常常一本看兩三行覺得不對就會換書,可能一天翻看三四本但每本都只看一小篇章。而且電子書的方便性讓換書更方便但選擇更多也更常在書之間跳著看。
而另一個需求是想要在各個介面 (手機、電腦) 之間都可以開啟與編輯書單與心得,因此希望這個筆記是儲存在雲端,可以在裝置間分享或直接登入使用。
在搜尋嘗試以及跟朋友討論過程,朋友推薦一款筆記軟體叫做 Notion。
先說結論,這是一款適合整理控的軟體。
比方說你想要記錄各個去過的咖啡廳,裡面的咖啡種類、咖啡風味、內部氛圍、是否有 wifi、是否有插頭,就很適合用這個整理,也可以簡單的查找資料。
其中也可以將資料分層,個別呈現:
又或是要特別將咖啡豆的風味或資料特別獨立出來,也可以這樣呈現:
以下心得結合我與朋友的經驗,以及我們討論出來的特色。
這個軟體的特色是可以把事情細節化。
在使用的時候必須先建立資料庫,資料庫要建立的夠多夠完善,才能發揮出這個軟體的好用之處。
以下是我的書單格式:
他能夠藉由 sort 或是 filter 將資料庫的資料拆解成小部分呈現出來。是個同時具備筆記或文章的存在,結合 Excel 跟部落格 (自定義的 filter),也非常適合用來重新整理已經有的 idea、書或想法,不像 Evernote 僅僅只是建立文章。利用 filter 可以快速歸納出各筆資料的相同處。
在拆解過程,非常能夠個人化,而這個個人化,同時是好處也是缺點,幫自己客製化前需要對自己的想法跟資料庫夠熟悉,才能發揮他的功用。
用不同方式去看資料庫 (比方說,時間軸以行事曆方式呈現,找書用作者或類別,用筆記快速掃描內容) 都可以讓資料庫的呈現更加符合需求。
同時,資料庫放在雲端,網路版與應用程式版本都可以使用。
匯入資料的部分能夠支援很多種格式,嘗試過將 Google 試算表內的資料匯入,試算表中自己加的勾選欄位會因為無法被軟體辨認出現錯誤,需要手動調整,不過大部分的資料都可以無痛轉移。
我個人目前參與會議的記錄也會用 Notion,裡面除了可以填入基本會議資料,包含討論事項、完成事項之類的,也可以很簡單的將網頁匯入成一個書籤,這樣點選連結就可以直接連接到參考網頁,對於資料收集彙整很有幫助。
很強大的功能還有創立共用的資料庫 (在 Notion 裡是用 Workspace 稱呼) 甚至可以創建 100 人以上的共用資料庫,這部分就很適合公司的工作小組使用。
另外,
學生以學校信箱可以直接申請免付費的教育版,也算是對學生的一大照顧。也有好友推薦碼,可以像有使用的朋友詢問經驗分享以及分享推薦碼。
使用到目前將近兩個月,使用率非常高,不單只有書單、就連研究上的資料跟想法也會放進這個軟體一併統整,因此目前對這個平台的評價非常好。很值得大家花時間試用看看他的範例,因為資料庫建立很個人化,所以他的官方網站基本上光用看的很難看懂,一定要親身嘗試看看才能夠了解有多好用。
其他相關文章可以參考:
[矽谷大受歡迎的筆記軟體:Notion.so - INSIDE]
補充一下,缺點當然是有的(截至 2020 年 5 月的更新)
這邊直接貼上在 Notion 中打的問題。因為資料內的文章基本上是一段落為單位,因此會出現條列式文字中間不能出現其他插入資料的狀況。這點滿不好用的,畢竟常常有補充或延伸資料在條列式的資料間出現。
筆記軟體最常被推薦的是 Goodnotes 跟 Notability,自然還有 Evernote,甚至是 Microsoft 的 OneNote。也想過嘗試用 Word 建立筆記資料,一本書為一個檔案,不過這樣都無法達到同時看到所有書籍的大致資料的目的,比方說書名、作者、類型。也想過用日記紀錄看過的書及心得,畢竟電子化的日記軟體也很多元,查找也只需要關鍵字,BUT,我是一個看書非常看心情的人,常常一本看兩三行覺得不對就會換書,可能一天翻看三四本但每本都只看一小篇章。而且電子書的方便性讓換書更方便但選擇更多也更常在書之間跳著看。
而另一個需求是想要在各個介面 (手機、電腦) 之間都可以開啟與編輯書單與心得,因此希望這個筆記是儲存在雲端,可以在裝置間分享或直接登入使用。
在搜尋嘗試以及跟朋友討論過程,朋友推薦一款筆記軟體叫做 Notion。
先說結論,這是一款適合整理控的軟體。
比方說你想要記錄各個去過的咖啡廳,裡面的咖啡種類、咖啡風味、內部氛圍、是否有 wifi、是否有插頭,就很適合用這個整理,也可以簡單的查找資料。
其中也可以將資料分層,個別呈現:
又或是要特別將咖啡豆的風味或資料特別獨立出來,也可以這樣呈現:
以下心得結合我與朋友的經驗,以及我們討論出來的特色。
這個軟體的特色是可以把事情細節化。
在使用的時候必須先建立資料庫,資料庫要建立的夠多夠完善,才能發揮出這個軟體的好用之處。
以下是我的書單格式:
他能夠藉由 sort 或是 filter 將資料庫的資料拆解成小部分呈現出來。是個同時具備筆記或文章的存在,結合 Excel 跟部落格 (自定義的 filter),也非常適合用來重新整理已經有的 idea、書或想法,不像 Evernote 僅僅只是建立文章。利用 filter 可以快速歸納出各筆資料的相同處。
在拆解過程,非常能夠個人化,而這個個人化,同時是好處也是缺點,幫自己客製化前需要對自己的想法跟資料庫夠熟悉,才能發揮他的功用。
用不同方式去看資料庫 (比方說,時間軸以行事曆方式呈現,找書用作者或類別,用筆記快速掃描內容) 都可以讓資料庫的呈現更加符合需求。
同時,資料庫放在雲端,網路版與應用程式版本都可以使用。
匯入資料的部分能夠支援很多種格式,嘗試過將 Google 試算表內的資料匯入,試算表中自己加的勾選欄位會因為無法被軟體辨認出現錯誤,需要手動調整,不過大部分的資料都可以無痛轉移。
我個人目前參與會議的記錄也會用 Notion,裡面除了可以填入基本會議資料,包含討論事項、完成事項之類的,也可以很簡單的將網頁匯入成一個書籤,這樣點選連結就可以直接連接到參考網頁,對於資料收集彙整很有幫助。
很強大的功能還有創立共用的資料庫 (在 Notion 裡是用 Workspace 稱呼) 甚至可以創建 100 人以上的共用資料庫,這部分就很適合公司的工作小組使用。
另外,
學生以學校信箱可以直接申請免付費的教育版,也算是對學生的一大照顧。也有好友推薦碼,可以像有使用的朋友詢問經驗分享以及分享推薦碼。
使用到目前將近兩個月,使用率非常高,不單只有書單、就連研究上的資料跟想法也會放進這個軟體一併統整,因此目前對這個平台的評價非常好。很值得大家花時間試用看看他的範例,因為資料庫建立很個人化,所以他的官方網站基本上光用看的很難看懂,一定要親身嘗試看看才能夠了解有多好用。
其他相關文章可以參考:
[矽谷大受歡迎的筆記軟體:Notion.so - INSIDE]
補充一下,缺點當然是有的(截至 2020 年 5 月的更新)
這邊直接貼上在 Notion 中打的問題。因為資料內的文章基本上是一段落為單位,因此會出現條列式文字中間不能出現其他插入資料的狀況。這點滿不好用的,畢竟常常有補充或延伸資料在條列式的資料間出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