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術]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

原先想在可樂娜病毒的全球疫情緩和時來討論:在疫情下,待在德國看到聽到了些什麼。不過顯然到目前歐洲第二波或是第 n 波的疫情高峰又來到了。
這個主題先暫緩,今天來聊聊在這個疫情緊張、出國遊學留學變成風險的時候「是不是一定得留學才能...?」以及當要考慮到當研究生,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這類文章很多,也算是老調重彈的主題。不過會一直被詢問跟提起也就表示大家真的對這個議題感到很困擾呢!尤其美國又再移民政策改變的情況遇上疫情停收研究生,不能出國留學到國外研究室的話,該怎麼辦?


先下結論,找個好老師。放諸四海皆同,甚至不論是理科或是文史哲。


畢竟,說到念研究所,不外乎就是「找學校」「找指導老師」「找題目」

每個項目底下自然有(對你來說)極好與還好的選項(在這裡不討論極不好的,極不好就別選了吧,兩個以上還好的選項也不予討論)


那麼當你有

  1. 好學校、好老師、好題目:請馬上簽約!(噢請仔細看看是不是詐騙(認真))
  2. 好學校、老師普通、好題目:請深思
  3. 好學校、好老師、題目還好:題目不至於排斥的話,請排第二順位
  4. 學校普通、好老師、好題目:請排第一順位


大部分的人可能沒這麼幸運有組合 1 可以選擇。不過,也不見得大家都有兩個以上的組合可以選,如果你剛好有可以選擇的奢侈疑惑。基本上依據就是選好老師。


在你研究做三到四年甚至更久,再喜歡的題目也會看著生厭。在歐洲系統(其他不知道所以在此特定地區)博士班基本上如同工作,想要不斷學習嘗試新技術的機會基本上少之又少。畢竟三四年就要有產出、有故事可以說,還讓你技術不斷翻新,可能就不是凡人世界,這裡也就不討論。因此挑選喜歡、有挑戰性、讓你每天都能充滿熱情的工作,這件事在一年半載過後也是會變化的。


再好的老師,三四年也會有衝突也會爭論也會不滿。不過一個好老師,不會因為不同意你的論點就藐視你;不會因為你做錯某件事,就再也不跟你說話。而一個好老師,會盡可能幫助你(或至少支持你)越過困難(不論是科學上或是生活上;不論是實際層面還是心理層面)


什麼是好老師?


如同前面提到的,好的老師會支持你。給予你工作上需要的幫助,可能是提點、鼓勵或是資源。會提供良好的互動平台跟管道。這樣的好老師也會關心你是否滿意目前的工作內容與進度,有任何不滿或希望學習的技術跟需要的材料,都有討論空間。當然前述提到「對你來說」的好老師,這點就非常因人而異,有人需要無時無刻被關心被詢問進度被鼓勵;有人喜歡自由發揮保有自己的空間。挑到「適合你的好老師」是最重要的。畢竟你不能改變這些老師的個性。


要怎麼知道這位老師是什麼樣的人?是否符合你的互動期待?


一般而言,認識老師的管道有

  1. 老師們互相推薦
  2. 共同會議認識
  3. 面試


不管是哪一個,都請好好找這位老師面對面或視訊談談,看著對方的表情舉動應對,來了解是不是對盤。這個觀察其實是雙向的。只是很多面試者覺得自己沒有選擇權都會過於自覺屈居劣勢(自然也不是說要趾高氣昂,別誤會了)。

 

同時,更重要的是,和對方的目前學生、過去的學生聯繫並了解老師的待人處事方式、實驗室規矩與在意的事情。(比如工作時間是早八晚十還是早七晚五,當意見衝突的時候會怎麼處理,這種或許是小細節但不對盤的情況卻會是影響最大的癥結點)相信我,有良心的學生都會坦白告知,如果不方便講也可以從表情語氣判斷 (曾經面試的時候,對方實驗室目前的學生說"我們實驗室平均七年才畢業,要好好考慮")。

 

小技巧在這 👇👇

在提出申請之前必然會看過對方實驗室的網頁吧 (沒有的話請馬上去看),把過去發表看仔細 (台灣學生想申請國外學校,大部分都希望進入大咖老師旗下,可以有一篇 Nature 或 Science 的發表,但請認真研究發表的時間頻率,如果十年一篇,那麼若不是你上輩子香燒得夠,不然要三四年就有第一作者的 Nature 或 Science,可能要回家好好燒個香先)。

也請順便研究一下對方歷年的學生,個人會選擇的德國人 : 外國人 (數量)  約莫等於 1:1 的。如果只收過德國人的老師,通常不知道怎麼跟外國學生相處 (遇過面試沒在管你時差的老師,直接約個台灣半夜那種);相反的如果只收外國人 (尤其亞洲人),那很常是當地學生都知道這老師很雷了。這也只是經驗談,還請自己眼睛張大好好判斷!


在面試時可以提出什麼問題,來幫助自己做判斷?


首先,你必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喜歡或適合什麼樣的指導方式、什麼樣的互動模式是你希望建立的。

當你了解自己之後,以歐洲學校為例(因為不確定其他地方文化在溝通方面的直接程度因此只以歐洲為例)面試時候可以不妨直接問問老師規矩與指導方針。並多觀察與學生的互動方式。


那麼,回到文章一開始問的「是否一定得留學才能...(找到好老師)」


當然不是。


畢竟「天下的烏鴉一般黑」在那裏都有好老師也都有不怎麼樣的老師,同時也非常見仁見智。了解自己之後,開啟敏感模式在面談過程好好觀察,都有機會看出對方是個怎麼樣的老師!


祝福大家都能找到理想的研究室。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工具] 專屬於整理控的筆記軟體:Notion

自從開始使用電子圖書館與電子書平台之後,閱讀量大增,腦容量自然是不足以存放大量的書本心得跟新資訊 🤯🤯🤯,這些心得跟資訊也想在閱讀過程就記錄下來,以方便之後查找。另一方面,因為用了好幾個閱讀平台,雖然可以在電子書平台畫重點,閱讀筆記跟註記卻不能同步。也想要有個整合性的地方把閱讀過的書跟心得都存在一起。因此,陸續開始研究要用什麼軟體整理筆記。 筆記軟體最常被推薦的是 Goodnotes 跟 Notability,自然還有 Evernote,甚至是 Microsoft 的 OneNote。也想過嘗試用 Word 建立筆記資料,一本書為一個檔案,不過這樣都無法達到同時看到所有書籍的大致資料的目的,比方說書名、作者、類型。也想過用日記紀錄看過的書及心得,畢竟電子化的日記軟體也很多元,查找也只需要關鍵字,BUT,我是一個看書非常看心情的人,常常一本看兩三行覺得不對就會換書,可能一天翻看三四本但每本都只看一小篇章。而且電子書的方便性讓換書更方便但選擇更多也更常在書之間跳著看。 而另一個需求是想要在各個介面 (手機、電腦) 之間都可以開啟與編輯書單與心得,因此希望這個筆記是儲存在雲端,可以在裝置間分享或直接登入使用。 在搜尋嘗試以及跟朋友討論過程,朋友推薦一款筆記軟體叫做 Notion。 先說結論,這是一款適合 整理控 的軟體。 比方說你想要記錄各個去過的咖啡廳,裡面的咖啡種類、咖啡風味、內部氛圍、是否有 wifi、是否有插頭,就很適合用這個整理,也可以簡單的查找資料。 其中也可以將資料分層,個別呈現: 又或是要特別將咖啡豆的風味或資料特別獨立出來,也可以這樣呈現: 以下心得結合我與朋友的經驗,以及我們討論出來的特色。 這個軟體的特色是可以把事情細節化。 在使用的時候必須先建立資料庫,資料庫要建立的夠多夠完善,才能發揮出這個軟體的好用之處。 以下是我的書單格式: 他能夠藉由 sort 或是 filter 將資料庫的資料拆解成小部分呈現出來。是個同時具備筆記或文章的存在,結合 Excel 跟部落格 (自定義的 filter),也非常適合用來重新整理已經有的 idea、書或想法,不像 Evernote 僅僅只是建立文章。利用 filter 可以快速歸納出各筆資料的相同處。 在拆解過程,非常能夠個人化,

[工具] Kobo 與 Tolino 可以互通有無嗎

自從可樂娜疫情開始,大部分閒暇時間都待在家裡,前幾篇有提到開始使用了電子閱讀平台,包含圖書館資源以及購書平台。知道有電子書閱讀器也已經好幾年,總還是喜歡手拿著書的實感,所以即便知道但也沒有深入研究。只是陸續收了幾本學長姊的二手書,也從家裡扛了幾本繁中書籍。今年重新開始養成讀書習慣之後,逐漸使用電子書來閱讀,但常覺得用平板或電腦看書,眼睛特別容易疲累,也就打算來好好認真研究並購買一台適合自己的閱讀器。 電子閱讀器不外乎就是幾大家: Amazon 的 Kindle,速度號稱是所有閱讀器中最快的 Kobo,中文書與外文書的數量皆不少 Readmoo 的 mooink,中文書為主的平台 Tolino,德語區容易取得 Remarkable,可以做為手寫紙用途,看 pdf 方便 Sony (未曾研究所以不列) 網路上有許多分析跟比較,在此就不贅述。不過分享一個非常實用的 網頁 👈👈,可以供大家參考,幫助選擇閱讀器更有依據。 有些網路上查了很久但都查不到什麼比較的資訊,反正都查好了,想說順便分享並記錄。本身評估完所有需求包含: 想拿來讀中文書,畢竟不在台灣,實體書運費昂貴,對我來說是閒暇閱讀也沒必要。 手寫功能不強求,反而希望不要太大,方便攜帶。 基本上有讀中文書的需求就已經排除 Kindle,Kobo 和 mooink 在選。不過取得台灣品牌的 mooink 不容易。因此就把希望放在 Kobo 上。 不過,在尋找適合的閱讀器的當下,在書局摸到了 Tolino 的實體機,覺得滿不錯的,還進一步查詢到 Kobo 把 Tolino 買下來的新聞。 於是想著,如果 kobo 收購 Tolino,並且把他的閱讀器直接拿來作為 Tolino 販售,那是否 Tolino 就等於 Kobo 的機器呢? 畢竟,當你上網查詢 kobo libra 他的型號資訊跟 Tolino Vision 5 幾乎是一模一樣。不用等到回台就可以購買並使用閱讀器,是多好的夢。 因此就開始努力查詢是否能夠通用,以及平台的轉換,跟收購之後的改變。 簡單列出兩個機型重要的資訊 首先 Tolino Vision 5, 7 吋螢幕  300 ppi, 解析度 1.264 × 1.680 Pixel 重量 195 g Akku 鋰電池 1.200 mAh 充電方式 Micro-USB 記憶體容量 8 GB 閱讀格式

[遊玩] 我要成為北海小英雄✊

因為朋友一聲吆喝開啟了這次的北海小英雄之旅 🙋🙋🙋 北海經典畫面 旅程駐點落在 Cuxhaven (庫克斯港) ,起初在決定地點的時候詢問了出身於北德的朋友,得到許多好建議,而北邊德國的景點也真的多如牛毛,不過考量到交通跟住宿的方便性,於是選擇了易北河的入海口。 Cuxhaven 的車站周圍很空曠且有一個很大的商場,而且商場內的超市居然有自助結帳機台,還要刷條碼才可以出超市,整個很新潮 行前幾天居住的城市出現體感 33 度的高溫,完全等不及去北邊避暑,即便是有電風扇也覺得彷彿在熱湯裡熬。 畢竟多數的校舍、教室、研究室並不具備冷氣這個不在他們長年理解中的設備,甚至根據朋友敘述新蓋的建築都仍然有沒規劃冷氣的狀況,還坐東朝西,簡直吸光板 🔥🔥🔥! 回到主題>>> Cuxhaven 是個在德國北部的小鎮,轉了三次車搖搖晃晃四個小時,一大早出發但下午將近三點才抵達火車站 (不過好在火車都還算正常範圍內的準時),沿路會合 撿起 同行的朋友們,經過舟車勞頓,抵達住宿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海邊看看! 海島的孩子就是需要海啊!!!!!! 居住在遠離海邊的城市,三不五時讓人特別想看海。 住宿的地點就在海邊! 非常適合家人或三五好友去過長周末的地方 在 Cuxhaven 旅遊需要付一筆叫做 Kurbeitrag 的旅遊稅,以天計算,每天大概 3 歐左右,在以旅遊觀光為主要收入的歐洲城市來說算是很合理的 (依照淡旺季不同, 1.8-2.8 之間)。  交通部分,公車有週末團體票,一行五人其實可以省不少交通費。Cuxhaven 其實旅遊人數並不少,雖然在亞洲人的旅遊書籍裡鮮少有介紹,這個城市的旅遊規劃也是做得十分完整,畢竟在海邊,海上活動也是很多元,也有潮間帶的觀光旅遊團,在 官網 上都可以查得到,自然是德文資訊 (遊客以老人家居多,整個城市氛圍非常悠閒緩慢 (感覺移動太快或太大聲都會驚嚇到旁邊的老人家們))。 地圖來自 官網 在海邊,晚餐當然要吃海產料理,直接在住宿處附近找一家看起來不錯的店 (在 google map 上評價也還不錯 (非常重要的指標)),開店時間是 17:30 於是我們就在這之前四處晃晃但晃一個太遠太晚,整個晃進自然保留區 (Cuxhave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