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日是聯合國所制定的國際女性科學人日(全名為 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這個節日是自 2011 年開始經過多次會議決議下來的💪。從 2017 年開始,每年 2/11 為國際女性科學人日,目的是鼓勵女性參與、從事科學研究,以促進科學界的男女平等。
James Watson 跟 Francis Crick 在 1953 年解開 DNA 雙股螺旋,聞名至今並於 1962 年拿到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不過這成就並非只有他們的努力就達成的。諾貝爾獎同時頒發給富蘭克林小姐的同事 Maurice Wilkins。有趣的是,提供華生跟克里克先生關鍵資料(下圖)讓他們得以解開結構的是富蘭克林小姐。
「為的是男女平等,所以是否本來有個男性科學人日?」是我一開始知道這個節日的想法。不意外的「並沒有」
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獲得諾貝爾獎的男女比例來瞭解一下過去科學史上的男女平等狀況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節日設置的意義,以及鼓勵女性參與、從事科學研究的必要性。
截至 2018 年底(距目前最新的諾貝爾獎得主出爐後),現今諾貝爾獎得主男性👤有 853 名,而女性👤則有 51 名(參考)。首次諾貝爾獎發表是在 1901 年,118 年間發表了 590 次獎項(包含化學、物理、生理醫學、經濟學、文學,以及和平)(參考)
截至 2018 年底(距目前最新的諾貝爾獎得主出爐後),現今諾貝爾獎得主男性👤有 853 名,而女性👤則有 51 名(參考)。首次諾貝爾獎發表是在 1901 年,118 年間發表了 590 次獎項(包含化學、物理、生理醫學、經濟學、文學,以及和平)(參考)
以物理跟化學來說,2018 年,化學獎得主是歷史上第五位女性科學家;而物理獎得主,則是歷史上第三位,睽違了 55 個年頭。(參考)從以上這些數字來看,是有必要多鼓勵女性進入科學研究!
基於這個原因,開始網誌新篇章--科學人介紹,來介紹一下歷史上的科學家們,做了些什麼貢獻吧👩
而今日是女性科學人日,第一位介紹的自然是位女性科學家 Rosalind Elsie Franklin 🌟🌟🌟
富蘭克林小姐 1941 年在劍橋完成大學學業,但因為當時並不授予女性學士學位,因此他只拿到了名義上的學位 (decree titular)(足見當時對與女性教育的不重視)(不給女性大學學位的類似故事在先前的都柏林聖三一學院介紹過的喬治先生也有)(當時女性甚至不被允許進入公共休息室 (來源))
不過,這並不擊垮富蘭克林小姐對科學研究的熱忱,自 15 歲就立志成為科學家的他持續研究工作,並在 1945 年拿到了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專長是利用 x-ray 研究原子的位置與化學鍵結構(目前為止還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法)
在那個時代,DNA 是遺傳物質大家是知道的(1944 年),然而這樣的遺傳物質是怎麼在生體內、以什麼形式存放著、又是怎麼有功能,當時全然不知(到目前為止有些細節還並不完全釐清)
James Watson 跟 Francis Crick 在 1953 年解開 DNA 雙股螺旋,聞名至今並於 1962 年拿到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不過這成就並非只有他們的努力就達成的。諾貝爾獎同時頒發給富蘭克林小姐的同事 Maurice Wilkins。有趣的是,提供華生跟克里克先生關鍵資料(下圖)讓他們得以解開結構的是富蘭克林小姐。

故事是這樣的......
在 1951-1953 年間,富蘭克林小姐在倫敦國王學院進行 DNA 結構研究。華生與克里克先生 1951 年提出 DNA 是三股螺旋的模型,被富蘭克林小姐批評,甚至因此被上司要求終止研究。1952 年,富蘭克林小姐拍出了上面的圖,但並未發表文章。
1953 年一月富蘭克林小姐的同事威爾金斯先生,未經知會富蘭克林小姐便把圖片分享給華生跟克里克先生,並且激發他們的想法,於同年發表了 DNA 的結構,論文中提及威爾金斯先生跟富蘭克林小姐的啟發,但未多加說明也沒有致謝。而且期刊甚至將富蘭克林小姐的文章列在華生克里克先生文章的後面,就像只是個支持華生與克里克先生的數據。
留言
張貼留言